看板 book
《記憶決定你是誰》讀後心得:重點摘錄與三個加深記憶方法 探索心智基礎,學習如何記憶 圖文好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why-we-remember/ 「為什麼我總是記不住?我的記憶力有問題嗎?」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擾,這次我要介紹 的這本書,會打破你很多的迷思,讓你對「記憶」產生一種全新的理解。我會跟你分享讓 我很有收穫的科學觀察,以及我歸納了書中的研究,整理出三種加深記憶的方法與範例。 這本書在說什麼? 《記憶決定你是誰》的作者是心理學與神經科學教授蘭迦納特(Charan Ranganath),他 專門研究大腦記憶的機制,以及記憶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和認知。他希望透過這本科普書 ,讓我們更深入了解記憶的運作方式,並探討如何運用這些知識來改善我們的生活。 這本書的特色在於,它將最新的科學研究與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結合在一起,讓我們既 能理解記憶的科學基礎,又能學會如何更有效地運用記憶來提升生活品質。我們還會學到 ,原來記憶並不是一種「固定不變」的東西,而是會受到自己或他人的影響,隨時改變和 持續更新的東西。 這本書讓我最有啟發的地方,就是「記憶不只是『過去事件』的記錄,而是一種能夠塑造 我們『當下感知』和『未來決策』的強大力量。瞭解記憶的機制,就能透過記憶來理解自 己、規劃未來,以及治癒過去的創傷。我們能夠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並做出更自由 、更明智的選擇。 多工對記憶有害,健康對記憶有益 現代社會的快速節奏讓「多工」(multitasking)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多工指的就是在同 一個時段裡,做很多種不同類型的工作任務。 讀這本書之前,我就已經知道多工會導致效率低落,因為多工會導致你一直分心,而無法 專心做好一件事。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更驚訝的發現,這種工作方式對記憶力的影響是有 害的。 為什麼這麼說?背後的科學現象是什麼?大腦有一個區域做「前額葉皮質」,就像是一台 電腦的中央處理器,負責協調和管理大腦的各種任務,尤其是記憶。 加州大學有一項研究發現,當一個人在不同媒體之間頻繁切換,特別是習慣了重度多工的 時候,大腦前額葉皮質的某些區域會變得比較薄。久而久之,大腦在多工環境中,就無法 有效率地運作,進而對記憶力造成損害。 那麼,有哪些事情可以保持前額葉皮質的健康呢? 答案很簡單。任何對身體有幫助的活動,無論是充足的睡眠、適度的運動,還是健康的飲 食,都有助於維護前額葉皮質的功能,因此也會促進大腦記憶的運作。 根據一項長達十年的研究,追蹤了近三萬人的記憶表現,發現那些生活方式中包含有益健 康活動的人,記憶能力在十年期間的維持狀況明顯比較好。 像是「運動」會促進腦部化學物質的釋放,增強神經的可塑性,並改善腦部血管系統的健 康。此外,改善「睡眠品質」和「減少壓力」也對大腦健康有幫助,因為而睡眠不足和壓 力過高正是耗損前額葉資源的兩大元兇。 因此,與其在工作和生活中追求同時處理多項任務,不如專注於單一任務,同時保持健康 的生活方式,這樣才能有效地保護記憶功能,讓我們的大腦在年齡增長的過程中依然保持 活力。 記憶和想像之間的關係 我們常常以為記憶就像是一張照片,精確地記錄下我們經歷過的每一個片段。然而,研究 顯示了記憶其實更像是一幅畫,其中混合了「真實」與「想像」的元素。 當我們在回憶過去的時候,並不是簡單地「重複播放」那些事件,而是透過想像力去「重 新建構」這些記憶。科學研究還發現,人類在進行「想像」和「回憶」的時候,會使用到 很多「相同」的大腦區域。 正如同作者所說的:「回想過去並不是重新激起無數固定、毫無生氣且碎片般的痕跡,而 是依靠想像力加以重建。」簡單來說,回想記憶的同時,我們就是在「腦補」。 這種腦補的過程,會仰賴我們的個人經驗與文化背景。當我們試圖回憶一個事件時,往往 會取回少量的細節和脈絡,然後用這些資訊為基礎,運用想像力來「填補」其中的空白。 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一個更加豐富的故事,我們填補進去的東西,也反映了我們現在的思 維方式和生活經驗。 因此,當我們判斷記憶的真實性時,應該意識到記憶的運作本質是有很多層次的,而不是 單純的「真」或「假」。就像一幅畫,繪畫者畫的可能是某一個主題,但同時也包含了經 過修飾和美化的細節,反映出繪畫者本身的觀點。 這讓我想起,我常常跟女友針對同一段回憶,會產生不同的解讀,我們在意的細節也不一 樣。同一段回憶,各自表述,是很正常的。書中舉非常多的案例說明,當人們重新造訪記 憶的時候,這些記憶有多麼容易被改變。 另外,大腦有內建一種監測機制,會去區分哪些是憑空想像出來的事情,哪些又是真實發 生過的事情。只是當一個人的想像力對記憶的影響太深的時候,大腦也有可能會相信想像 的東西。某些心理治療方法,會藉由這種特性來引導對方,讓對方透過新的觀點來解釋或 理解過去的記憶。 記憶力和想像力是密不可分的。 加深記憶的三種方法 記憶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基礎,而如何有效地加深記憶,是許多人關心的問題。我簡 單從書中歸納出三種方法,透過情緒的影響、好奇心的驅動,以及間隔重複的方法,我們 可以更有效地強化記憶。以下我介紹這三種加深記憶的方法,並舉例說明如何在日常生活 中應用。 1. 利用情緒的力量加深記憶 「情緒」是大腦優先處理的訊息之一,尤其是那些能引發「強烈情緒反應」的事情。這種 機制來自於我們的遠古祖先,他們必須記住跟生存有關的事情。例如,有哪些東西吃下去 會拉肚子?有哪些動物會有致命的危險?這些經歷會被深深烙印在記憶中,因為它們有助 於未來的生存。 在現代,我們可以利用這個特性來加深記憶。例如,在學習新知識時,如果能夠將其與個 人的情緒經驗連結起來,那麼記憶的效果就會更好。 比如,在學習歷史事件時,你可以想像自己身處於那個時代,體會當時人們的喜怒哀樂, 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更牢固地記住那些事件。正如同書中所說:「大腦是設計用來記住令人 血脈賁張的事件。」因此,將學習內容與情緒掛鉤,就是一種加深記憶的有效方法。 2. 讓好奇心成為記憶的推動力 「好奇心」是另一個強化記憶的關鍵因素。研究顯示,當我們出於純粹的「好奇心」而學 習某些事物時,記憶效果通常會比單純為了「外在獎勵」而學習來得好。這是因為好奇心 能激發大腦的學習興趣,讓記憶更加深刻且持久。 舉例來說,當你對某個主題充滿好奇時,你會主動尋求更多的資訊,並且在學習的過程中 感到愉快。這種積極的學習狀態有助於將所學內容深深印在腦海中。 例如,當你對宇宙的奧秘感到好奇時,你會更容易記住天文學的知識,因為這些知識滿足 了你的求知慾。就像作者所說:「好奇心有助於記憶事物,不論無趣或有趣。」因此,培 養對學習內容的好奇心,能夠顯著提升記憶力。 3. 透過間隔重複強化記憶 「間隔重複」是另一種加深記憶的有效方法。「間隔重複」的意思是,如果你想要記住一 些東西,不要一次學很多,而是分開來學一點,再過一段時間再學一點。這樣就像你每天 都在幫腦袋重新整理那個東西,讓它變得越來越容易記住。 背後的科學原理,是當你第一次學習某個東西時,大腦會記住你在「哪裡」、在什麼「時 間」學的。後來當你再次回憶這些資訊時,大腦會試圖找回之前的記憶,但因為每一次學 習的情境可能不同(例如你在不同的地方或時間學習),所以這個回憶的過程可能會變得 有些困難。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大腦的神經細胞會重新排列和強化這些記憶,讓它們變得不再依賴於 「最初的學習情境」。這意味著,每次你間隔一段時間後再去學習相同的內容,你的大腦 會逐漸把這些記憶與特定的時間和地點「脫鉤」,並將它們變得更加穩固和容易回想。 比如說,成績很好的學生可能會在不同的情境下進行複習,比如在通勤時、在家裡的書房 裡,或是在圖書館裡。這樣的大腦反覆處理相同的資訊,但在「不同」的環境和時間下進 行,讓他們能夠在任何情況下都能輕鬆取回這些記憶,因為這些記憶已經不再依賴於特定 的情境或地點。這就是所謂的「記憶更新」過程,它讓記憶變得更加穩固。 後記:記憶不是為了過去,而是為了未來 最後,如果你對《記憶決定你是誰》這本科普書有興趣、想找來讀,我有兩個提醒。 第一個,這並不是一本教你「如何記住所有事情」的書,而是讓你清楚認識大腦記憶的原 理,學會「如何跟記憶相處」和「如何塑造對未來的自己有幫助的記憶」。很多人擔心記 憶力不好、害怕遺忘,但作者的研究指出:「遺忘並不是記憶的失敗;大腦為了讓我們了 解世界、不致迷失,必須能夠區分訊息的優先程度,而在這個過程中,遺忘是自然的後果 。」有遺忘,才有記憶。 第二個,記憶的力量不在於讓我們重溫「過去」,而在於幫助我們更好地面向「未來」。 當我們認識到記憶的深層含意,我們就能在生活中扮演「更主動」的角色。不再只是被過 去的經驗給束縛住,而是將過去的經驗作為智慧的源泉,幫助我們在未來做出更明智的決 策。 像是一個學生會記住過去考試中的錯誤,在未來的考試中避免重蹈覆轍,獲得更好的成績 。一個主管從過去的專案學到教訓,幫助他在未來的專案做出更明智的決策,提升團隊的 效率。一個人在與朋友或家人相處中記住了過去的溝通誤會,在未來更好地表達自己,改 善人際關係。 如同書中這段話:「當我們愈認識『記憶的我』,也就愈可以把握先機,在自己的記憶中 扮演主動積極的角色、從過去的鐐銬中解放,並利用過去,引導自己邁向更好的未來。」 學會跟記憶相處、主動塑造記憶,我們就能以更加積極和自信的態度,邁向屬於自己的未 來。 --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一個愛書人的閱讀筆記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我的說書頻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1.68.7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725436473.A.982.html
brella: 很有見地 09/04 20:59
levs: 看過一本精神科醫師寫的書說有ADHD會分心的小朋友如果好奇心 09/04 21:15
levs: 強烈就不用吃聰明藥。他講的意思看起來比較像是說好奇心是天 09/04 21:16
levs: 生的。 09/04 21:16
Kroner: 魚油 09/04 21:17
levs: 好奇心的強烈程度 09/04 21:16
levs: 第一點說的情緒我很常用,例如高中讀到屈原讓我衝去圖書館找 09/04 21:17
levs: 同性戀文學史來看,導致我後來聯考考九十幾。 09/04 21:17
Chricey: 鋅的作用 09/04 21:19
levs: 前陣子在看日本歷史也發現藤原家始祖(被賜名的那位)很可疑 09/04 21:18
levs: 因為他沒事居然會侍寢耶?果然google發現日本有位史學家也是 09/04 21:18
levs: 懷疑一樣的事。 09/04 21:19
Kroner: 魚油推薦 09/04 21:24
levs: 遺忘是一種福 當你記憶力太強記得別人不記得的細節 大多數人 09/04 21:22
levs: 只會覺得你很噁心 09/04 21:22
levs: 謝謝分享 也想找來看 09/04 21:24
Chricey: 馬卡 09/06 15:53
torah: 推 09/05 08:06
Sephrenia: 我也是一個很常讓自己多工工作的人,這本書讓我有很多 09/06 15:53
Sephrenia: 感觸,專心在一件事上是可以更有意義,也對身心健康更 09/06 15:53
Kroner: epa是什麼 09/06 15:53
Sephrenia: 好 09/06 15:53